中秋话养生 花好月又圆
序言:中秋,这个中国传统佳节,在绵延千年的传承里,早已融合了时令、饮食、医药、民俗文化等多种元素,成为蕴含“中国味”的符号与象征。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中秋是夏秋两季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昼夜温差加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容易感冒、咳嗽。除上呼吸道症状外,有些人会有皮肤干燥,腹泻、便秘、肠胃功能失调等问题。在五行学说中秋属金,主敛肃,应于肺,因应秋天的肃杀之气,易脱水,情绪也容易受压抑,因此,秋季养生应依据“万物秋收,肺气金旺”的特色。注意补充水分,扶持肝胆功能,照顾脾胃运化。
一、饮食调摄,少辛增酸,忌油腻高糖
中秋处于湿与燥交替转化之时,人体易受湿邪,又易受燥邪。而燥易伤肺,湿伤脾胃,所以此时,人们患病多为肺燥胃湿。秋季应肺金,肺金过旺会克制肝木,秋季易出现情绪上的起起伏伏,在饮食上,少辛增酸应作为主要原则,少食辣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同时应多食用一些胃酸质润的水果及柔润护胃的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鸭肉、乳品等食品。体弱的老人还可以多吃一些米粥来益胃生津。而对于中秋佳品月饼及蟹子,月饼甜腻,蟹子寒凉应酌情摄入,避免造成较大的身体负担。此处推荐一些中秋佳节的食疗方子,辅助调养。
1.南瓜百合莲藕糖水
秋主肺,而白色能入肺,百合味甘微寒而且质润,入肺、心二经。百合归肺经,能够养肺阴、清肺热、润肺燥,而且百合有直接的祛痰止咳作用,适用于肺阴虚咳嗽有痰者,配合莲藕南瓜一起炖汤更能起到滋阴固护胃肠的作用。中秋佳节之后,如果出现口干舌燥,鼻腔干燥不适,咽干咽痒,嘴唇起皮,毛发干燥,眼干、大便干燥等症状,一定要学会滋润自己。
2.五汁饮
都言秋季干燥,但燥其实有凉燥和温燥之别,中秋的气温还在30℃左右徘徊,尚且处在温燥阶段,适合喝点滋阴润燥、清热生津的五汁饮。五汁饮的食材中,莲藕甘寒,可以清热生津;梨清肺化痰,生津止渴;荸荠清热生津,化痰消积;甘蔗清热生津,润燥和中;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取生津止渴、清热解暑之力,生品榨汁饮用,可以清身体燥火,更适合阴虚内热体质。而如果脾胃寒凉,或是凉燥渐浓时,则五汁饮更适合炖煮,不会太寒凉,可以润五脏津液。
3.月饼消食茶
如果甜腻的月饼吃的过多,可以煮一杯消食茶,原料用山楂6克、陈皮3克、炒麦芽6克。将山楂、陈皮、炒麦芽放入适量的水中,大火烧开小火煮15分钟左右即可。山楂可以帮助消化月饼的油腻,炒麦芽可以消化月饼里的面食,月饼吃多容易助湿壅滞,陈皮可以理气化湿。传统的五仁月饼里,加入了红绿丝,很多就是用橘子皮、萝卜丝作为原料,帮助月饼更好消化。
二、保健调摄,秋冬养阴,预防感冒
1.养阴滋润,饮之有度
过了中秋之后,就进入真正的秋季了,秋天不如夏天容易感觉口渴,经常忘记喝水。所以,秋季千万别等到口渴甚至嗓子冒烟才想起喝水。最好的饮水时机是,清晨起床后饮水一杯,大口摄入可改善一夜机体相对缺水的状态,使血液浓度稀释。这种方法尤其对那些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便秘者更为有益。同时也要注意到饮水间隔时间的均匀。人一天至少需要2000毫升水,可分4至7次小口摄入。一天之中,除三顿饮食摄入一定量水外,晨起,上午10时左右,下午3时左右,晚睡前等时段还要各摄入300至500毫升水。
2.穴位保健
中秋之后,余热和雨水渐少,随之而来的是萧瑟的秋风,腠理和毛孔打开,燥邪就趁虚钻进身体里,把身体的津液抽走,燥盛则干的感觉愈发明显。这个阶段很容易湿与燥并存,也就是说上焦有燥,而中下焦还可能有湿邪作祟,就会出现“坏水”排不出去,“好水”补不进来的问题。通过食疗濡润的同时还需要将体内清一清、通一通。此处推荐一些顺应时令的保健方法。
肺经刮痧
通肺气最简单又不花钱的方法就是刮痧,主要刮的是肺经,起到既通又补的好处。肺经主要集中在手臂上,掌心向前,从胸前的中府
穴、云门穴,沿着手臂向下刮痧,到大拇指下方的鱼际穴结束。也可以用推肺经的方法,用一侧手掌沿着肺经从上至下推。通过梳理肺经,促进肺的宣发肃降,打开身体瘀堵的通道,排浊气、补肺气、润清气,起到开胸顺气、振奋肺气、预防疾病的作用。
掐揉四缝穴
四缝穴消宿食、化积滞,经临床观察确有健脾行气、活血消瘀止痛、调节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的功用,在除大拇指外四根手指的横纹上,位于第二至第五指掌面,第一第二节横纹的中央。中秋佳节进食油腻过多,胃部不适,可取四缝穴掐揉100下,一天2~3次。
这一期的中秋养生就到这里结束了,祝大家中秋佳节愉快!
具体保健方式关注京煤总医院中医科,咨询电话:010-69842525转36389。
文:赵晗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