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进万家 健康伴你行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充足的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需求。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睡眠问题。睡眠障碍会造成内分泌紊乱,出现失眠多梦,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免疫力降低,由此会导致疾病发生。
2023年3月21日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为了提高市民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京煤总医院耳鼻喉科在门诊开展“良好睡眠,健康之源”主题宣传活动。
科室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睡眠科普知识讲座,针对生活中影响睡眠质量原因逐一讲解,并现场答疑解惑,发放宣传资料。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推广、普及睡眠知识,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受到患者一致认可。
科室介绍
京煤总医院耳鼻喉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特色科室,组建了耳鼻喉专业队伍,医生10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4名)、技师2名、护士3名;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配备各式软硬内窥镜、动力刨削系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多导睡眠监测、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测设备;开展以等离子、内镜为特色的耳鼻喉常规手术,以及过敏性鼻炎、耳聋、耳鸣、眩晕的个体化综合诊治,为广大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2023
年3月21日是第12个“世界唐氏综合征日”,今年活动主题是“倡导适龄婚育,孕育健康宝宝”。为进一步加强唐氏综合征出生缺陷防治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京煤总医院妇产科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科室医务人员在门诊大厅发放唐氏综合征资料、播放主题图片,在孕妇学校对孕妈妈及家属讲解如何预防唐氏儿出生、唐氏筛查的时间及注意事项,普及唐氏综合征相关知识。同时,呼吁大家关注生育健康,增强出生缺陷预防意识,重视产前筛查及诊断,了解正确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意义,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风险,科学孕育健康新生命。
1、什么是唐氏综合征
1866年英国医生唐·约翰·朗顿(John Langdon Down)首次描述报道了一种智力障碍合并有特征性面容的疾病,并给它命名为“蒙古症”;1959年法国儿科医生/遗传学家 Jerome Lejeune 教授发现这种疾病的患者有一条额外的染色体。1965年WHO废除了含种族歧视的“蒙古症”在临床上的使用,正式定义为“唐氏综合征”。我国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600-1/800,而且发生率随孕妇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2、唐氏儿有什么异常表现
唐氏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和特殊面容,并可伴有先心病或消化道等多种器官畸形,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确诊。
特殊面容主要表现为表情呆滞、睑裂小、眼距宽、鼻梁低平、耳位低等,常张口伸舌,流涎多。
唐氏儿最突出、最严重的症状就是智能落后,随年龄增长日益明显,生活不能自理,终生需要人照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唐氏儿是折翼天使,也被称为“唐宝宝”。
3、以下人群需要进行产前诊断
1.预产期年龄≥35周岁的孕妇。
2.产前筛查高风险人群(包括NT检查、唐氏筛查、无创DNA检查,这三种筛查的高风险人群)。
3.夫妻双方为单基因病携带者或有单基因病患儿生育史的孕妇。
4.夫妇一方有染色体异常者或有染色体异常儿生育史的孕妇。
5.产前检查怀疑胎儿患有染色体病的孕妇(如B超检查提示胎儿结构畸形、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等)。
6.有不良孕产史或特殊致畸因子接触史的孕妇。
7.其他医生认为高度怀疑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情形。
文:王佳雪、丁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