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煤总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与病理科联合举办第三届消化内镜病理联合阅片会。会议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陈光勇教授现场指导,共同探讨消化道早癌诊疗新路径,为区域消化疾病诊疗注入新动能。
多学科联动:打造早癌诊疗“黄金搭档”

本次会议由总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肖健存、病理科主任杜桂清联合主持,彰显了总医院在消化系统疾病多学科诊疗领域专业实力与学术影响力。
会议以“内镜-病理协同,助力早癌精准诊断”为核心,通过病例展评、联合阅片、深度研讨等形式,推动内镜技术与病理诊断深度融合,为消化道早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实战经验支撑。
精彩病例展:多维度呈现早癌与疑难病例特征

病例分享环节,消化肿瘤内科主任肖健存,医生李仁春、白璐、李旭、王艳、张徐振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既有总医院诊疗实战病例,也包含外院会诊复杂疑难案例,涵盖食管早癌、胃早癌、胃底腺胃癌、萎缩性胃炎及自身免疫胰腺炎等多类型疾病。
每个病例均以“内镜图像+病理切片+诊疗全流程”为脉络,既直观展示了消化道早癌在不同部位、不同分化程度的形态学多样性,也揭示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中的复杂性,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参考素材。
双视角解读:碰撞学术火花,深化认识共识
在联合阅片与讨论环节,“内镜-病理”双视角对话成为最大亮点:内镜团队结合内镜白光图片与放大内镜图像,对病灶边界、表面微结构、边界清晰度等关键特征进行抽丝剥茧的解析;陈光勇则以病理切片为“金标准”,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情况等核心指标展开精准判读。专家深度解读引发会场热烈反响。随后,病理科医生邵林娟、邓桂霞、田森,围绕“内镜-病理诊断一致性”“疑难病例鉴别要点”等议题与专家展开深度对话,将内镜影像与病理形态的交叉印证推向新高度。
学术赋能:提升诊疗水平,共绘早癌防控蓝图
此次会议不仅拓宽了临床视野,还通过“内镜-病理”联合诊断实战案例,深化了对消化道早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理念的理解。与会医师感慨:“通过专家指导,我们对既往困惑病例有了清晰认知,临床思维与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肖健存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表示此次会议成功举办得益于各位专家和同仁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消化道早癌诊疗是多学科协作的典范——内镜是“前哨兵”,负责早期筛查与精准定位;病理是“金判官”,负责确诊与浸润评估。二者缺一不可。未来将持续推动此类学术活动常态化,助力提升区域早癌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薪火相传:锚定“健康中国”,践行医者使命
作为区域消化疾病诊疗中心,总医院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致力于通过学术创新推动临床进步。此次阅片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院内多学科交流的平台,更搭建了与国内顶尖专家的学习桥梁。

展望未来,京煤总医院将加强与国内顶尖消化内镜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常态化合作,加强人才培养与科研攻关,提升消化道早癌早期诊断率与规范化治疗水平,为消化道早癌患者提供“早发现-精诊断-准治疗”的全流程管理,切实提升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文:李仁春